
巴黎奧運會,這幾天在互聯(lián)網上引發(fā)“群嘲”。
比如各國運動員需要自帶空調和床墊參賽(后來被辟謠),被認為是史上最摳門的一屆奧運會。
在開幕式上,奧林匹克運動會旗居然掛反了、韓國國名被誤喊成朝鮮、塞納河水質不達標,甚至因為表演內容尺度過大,把全球多個電視臺的解說都干沉默了……
總之,這屆奧運會,種種失誤不斷,辦得很癲、很散裝、很草臺班子的既視感。
但現實中的法國,真的是那么松垮和不靠譜嗎?
的確,法國給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浪漫、松弛、不嚴謹,但松弛不等于淺薄,懶散也不等于頹廢。
相反,法國是一個在很多領域追求極致和深刻的國家。
例如,法國是目前全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,多達16位(包括薩特、加繆、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),是公認的世界文學大國、世界文藝中心,這一點很符合法國“文科生”的人設。
但鮮為人知的是,法國同時還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數學強國,誕生過笛卡爾、費馬、拉格朗日、傅立葉、龐加萊等世界級數學天才,菲爾茲獎獲得者也數量僅次于美國,遠超德國、英國等強國。
這說明,法國不僅是世界頂級的“文科生”,同時還是世界頂級的“理科生”。
如果法國人真的不嚴謹,怎么會誕生這么多數學天才呢?要知道數學可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,不是一般的嚴謹,是非常的嚴謹。
再比如,在很多人的認知中,法國似乎已經和“工業(yè)強國”不沾邊了,淪落為賣服裝、賣箱包、賣紅酒的二流國家。
但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,法國在汽車、大飛機、高鐵、核電、輪船、軍工、信息通訊、日化等多個高精尖行業(yè),都極具競爭力,擁有空客、阿爾斯通、雷諾、標致、GTT、施耐德電氣等世界級制造企業(yè)。
比如,由法國主導的空客,全球唯一可與美國波音相抗衡的飛機制造商。再比如,法國高鐵是歐洲高速列車的領導者,在速度方面創(chuàng)造了多項世界紀錄。
再比如核電技術也是法國的強項,EDF(法國電力公司)是歐洲最大的電力輸出公司,同時也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領軍企業(yè),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引進的就是法國核電技術。
即使是汽車領域,法國汽車的銷量雖然已經被德國、日本超越,但汽車工業(yè)的底蘊還是在的,2023年標致汽車全球銷量為112萬輛,雷諾也賣出223萬輛的業(yè)績,在全球都還排得上號。
提到工業(yè)強國,很多人會想到德國和日本,二者只在汽車、電器、機械等幾個大類確實很厲害,但在核能、飛機制造、航空航天、軍工以及通信業(yè)方面,則建樹不多,有點“偏科”。
法國則不同,它幾乎做到了整個產業(yè)鏈的全面發(fā)展,而且每個門類都能做得很精,在世界上都排得上號。這種強大的工業(yè)能力,絕非簡單的松弛就能做到的。
即使是奢侈品,也是工匠精神的象征,LV與愛馬仕的包包,至今堅持手工制作,需要輸百道繁瑣而嚴謹的工序,這種對時尚和藝術的極致追求,絕對不是一個膚淺的國家能搞出來的。
數據顯示,LV的母公司LVMH集團,2023年的營收達到862億歐元(6715億元),凈利潤達到152億歐元(1196億元),該集團董事長伯納德·阿爾諾蟬聯(lián)世界首富,其個人財富較2023年增長10%至2330億美元。
誰能想到,當今世界首富居然是一個賣服裝箱包的?法國人把這個看似平常的行業(yè)做到了極致、做到了世界第一。這種造詣,絕對不是簡單的“松弛”能做到的。
法國的嚴謹還體現在對食品安全、嬰幼兒奶粉、空氣污染的監(jiān)管上,有些標準甚至比歐盟還要高,在百度學術里搜索“法國食品安全”等關鍵詞,可以找到很多這方面的論文:
可見,法國人的松弛,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,以及一些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上,但在文藝創(chuàng)作、數學、工業(yè)制造、食品安全等方面,還是非常嚴謹和追求卓越的。
早在路易十四統(tǒng)治法國的17世紀,法國就已經成為歐洲無可爭議的文化中心,當時的歐洲王室均以會說法語為榮。再到18至19世紀,在盧梭、伏爾泰、孟德斯鳩等法國思想家的推動下,法國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。
就連現代奧運會的發(fā)起人都是一個法國人,沒有誰比法國更懂得奧林匹克精神。
可見,法國在歷史上,已經無數次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,對這樣一個老牌發(fā)達國家來說,已經不需要在形式主義上證明自己。
這大概就是一個發(fā)達國家最真實的樣子,在面子上松弛,在里子上嚴謹,務實而不務虛,敢于展示真實的自己,相比外在的標簽,他們更注重內在的自我接納。